专家认为,日本想通过技术层面的优势,利用经济制裁的手段逼迫韩国人屈服,但韩国国内现在民族主义情绪‘爆棚’,在这种情况下想让韩国人在历史问题上去屈服、让步,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这种矛盾关系还会进一步扩散。
独家供稿腾讯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崔天也】日本和韩国,今日正式“拉黑”对方。
8月2日上午,日本政府开完内阁会议后,正式宣布将把韩国踢出贸易优待“白名单”;当天下午,韩国也不甘示弱,严批日本政府此举“鲁莽”,是“倒打一耙”,韩方政府随后还宣布将加强对日出口管制,把日本移出韩国的出口“白名单”。
日韩这次闹得这么僵,甚至互相“拉黑”,原因为何,未来又将发生什么,受到多方关注。
日本共同社认为,日韩双方因强征劳工这一历史问题导致对立加深,今日双方互相“拉黑”更是导致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韩国方面则表示,是日方置韩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于不顾,一切责任都在日方。
在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看来,日韩争端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历史问题,目前矛盾点扩散至经贸领域,“如果历史问题解决不了,未来日韩关系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具体会发生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曼谷会谈到相互“拉黑”的冲突两天
8月1日上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和韩国外长康京和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谈。这次会谈虽说旨在解决两国间贸易摩擦问题,但不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并不尽如人意。日本时事通信社8月1日报道称,在会谈前的记者会上,河野太郎向先进屋的康京和伸出手后,二人进行了几秒钟的握手;但二人的表情都很僵硬,也没有彼此交谈。落座后,河野太郎将目光投向康京和,但后者并未与其有目光交集,现场气氛十分沉重。在会谈中,日韩双方则各自表达了自方立场,但最终“宛如平行线”般无果而终。
1日会谈前,日外相河野太郎(左)与韩外长康京和(右)握手合影,图源:时事社
1日的外长会谈结束后,韩国媒体就曾表示,2日就是日本政府决定是否将韩国排除在“白名单国家”之外的日子,预计日本将于2日将韩国踢出“白名单”。
不出所料,次日上午,日本政府在开完内阁会议后,批准通过《出口贸易管理令》修订案,决定把韩国排除出获得贸易便利的“白名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表示,新令将于7日颁布,预计8月28日正式生效。
2日午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青瓦台主持紧急国务会议。他在开场发言中,严批日本政府把韩国排除“白名单”的决定“鲁莽”,是“施害人倒打一耙”。他敦促日方重回谈判,并称韩方会对日方行动采取相应措施。
随后,韩联社曝出消息称,韩国宣布将对日本采取限贸措施,并将把日本移出贸易优惠“白名单”。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洪楠基在中央政府首尔办公楼举行记者会表示,韩国政府将通过多种渠道强烈要求日方撤销对韩限贸措施,并敦促日方重启双边磋商。韩方将继续努力以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在与国民安全有关的问题上,先从旅游、食品、废弃物等领域入手加强安全管理。
至此,日韩双方正式宣布“互相拉黑”。
日本共同社2日评论称,原本就因二战期间强征劳工问题而产生对立的日韩两国,至今关系进一步恶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而韩国方面则将日韩关系恶化的责任全部“甩给”日本,称日本政府最终没有接受韩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提议,既不顾韩方的警告,也没有响应美方通过协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提议。日方置韩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于不顾,使情况进一步加剧,一切责任都在日方不容置疑。
从慰安妇到强征劳工问题的建交54年
吕耀东认为,日韩之所以走到矛盾激烈的今天,其原因必须要考虑到两国间历史问题。1965年,日韩恢复邦交正常化,正式建交。如今2019年已过大半,在这过去的54年时间里,日本与韩国就二战期间“慰安妇”与“强征劳工”的两个心结,一直没能真正解开。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韩在战后为寻求邦交正常化,经过长达14年的谈判最终于1965年缔结了《日韩请求权协定》,该协定明确提出,“两国和国民的财产、权利、利益和索赔权相关问题已得到完全且最终解决”。而这一协定中所提到的问题,正是包括了二战期间的“慰安妇”与“强征劳工”两个问题。也是由于双方签署了《日韩请求权协定》,日本政府在这些历史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个人的索赔权问题已经因该协定而得到解决”。
2015年12月,日本和韩国当时的朴槿惠政府就“慰安妇”问题签署“韩日慰安妇协议”,双方同意“最终和不可逆转地”解决“慰安妇”问题。按照协议,日本承认军队参与及政府责任,并提供10亿日元(约合5789万元人民币)作为“治愈金”。但是,日本政府拒绝就“慰安妇”问题承担法律责任,也拒绝提供“国家赔偿”。该协议在韩国社会引发强烈不满。
2019年7月24日,韩国示威者聚集在日使馆前,举行第1396次“慰安妇问题”集会。图源:东方IC
2016年12月,20名韩国“慰安妇”及遗属在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日本政府,表示曾被“强迫承受精神和肉体的苦痛”,要求日本政府对其造成的各种损害赔偿约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36万元)。但日本政府以“国家主权豁免”为由,拒不应诉。
2019年4月,有关韩国律师团体针对韩国外长提起诉讼,要求公开2015年底慰安妇受害者问题日韩共识的谈判记录中含有强征相关磋商内容的文件一案,但首尔高等法院18日推翻允许公开的一审判决,宣判原告败诉。
除了“慰安妇”问题外,二战期间,日本三菱重工、新日铁住金等公司迫使韩国劳工从事强制劳动的“强征劳工”案,也是日韩之间争执不断的一个历史问题。《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2005年,韩国改革派的卢武铉政权发表看法称,日本提供的3亿美元无偿援助中“包含解决前劳工索赔权问题的资金”,认为韩国政府负有解决前劳工向日本企业索赔问题的责任。
韩国受害劳工举行集会抗议,图源:韩联社
2012年,韩国最高法院针对高等等法院驳回前劳工索赔权的判决,首次裁定“个人索赔权并未消失”,将诉讼发回高等法院重审。韩国最高法院认为,关于个人索赔权的消失,“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日韩两国政府想法一致”,请求权协定原本就是日韩两国基于政治性协议解决两国间的债券和债务问题,“并不是对不法殖民地统治索赔的谈判”。
2018年10月30日,韩国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要求日本新日铁住金赔偿韩国前劳工。这一裁决令日媒直呼“使得日韩在历史问题上出现新的对立火种”,“强征劳工问题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战后的日韩关系”。
从历史问题到贸易摩擦的日韩未来
“今天日韩两国间的贸易摩擦,绝不仅是贸易层面的问题。谈论这个问题,绝对离不开历史层面的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2日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吕耀东表示,日韩今天的矛盾,追本溯源,还是历史问题。一方要否认历史,一方坚持要让对方认可,就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吕耀东回忆称,在韩国朴槿惠政府执政时期,在美国的协调下,韩国政府与日本政府达成了“韩日慰安妇协议”。但他表示,这只是一个政府层面的协议,而韩国民众、“慰安妇”受害者等都对这一协议不予认可。文在寅上台时,韩国民众在这些问题上对他是有着要求和期待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在这一问题上态度强硬,坚持表示已经“最终和不可逆转地”解决了该问题,这就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吕耀东还表示,现如今,日韩的双边关系已经从历史问题外溢到经贸层面了。不仅如此,日本除了对半导体材料进行限制外,还对可能用于军事方面的设施进行限制,这就又上升到安全层面的问题了。另外,日韩双边关系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越当事两国,甚至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甚至区域一体化进程,后果严重。
日本2日举行内阁会议后,正式宣布将把韩国移出贸易“白名单” 图源:NHK
在分析造成日韩矛盾的原因时,吕耀东警告称,“在谈论现在日韩经贸摩擦的问题时,我们还要看到其背后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日本表面上说日韩贸易摩擦与历史因素无关,但实际上是离不开的。而现在的分析中很少提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对此保持警觉。”
吕耀东认为,从一定程度来讲,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想已经外溢至国际社会中。他表示,日本起初试图对俄罗斯做出行动,但未能奏效,“毕竟日俄的几个争议岛屿主权现在在俄罗斯手里,日本没法通过经济制裁的方式对付俄罗斯,甚至说不能去过度刺激俄方。对俄罗斯,日本现在还只能使用缓兵之计。”
相比之下,对于韩国,日本的动作要更大些。吕耀东说,日本由于在技术层面,在半导体等方面掌握着较为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这对韩国企业影响很大。“日本想通过这样的优势,利用经济制裁的手段逼迫韩国人屈服。但韩国国内现在民族主义情绪‘爆棚’,在这种情况下想让韩国人在历史问题上去屈服、让步,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这种矛盾关系还会进一步扩散。”
至于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韩国方面将做出何种措施,吕耀东表示难以预料。“目前双方通过外交手段的谈判算是谈崩了,之后韩国将通过什么手段去应对,未来将发生什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但他认为,“短时间内,或是说暂时性的反弹、关系转暖会不会发生,难以预料。但从长远来说,最终,只要历史问题解决不了,(日韩)双方的隔阂只会不断加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